联系人:张生BD半岛bandao
手机:13800000000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E-mail:admin@youweb.com
Q Q:1234567890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BD半岛bandao
长期以来,国内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一直被国外垄断,有着尖端医疗设备“皇冠上的明珠”之称的磁共振仪器,动辄几千万元起步,是很多医院“难以承受之重”。不过,这一局面正在发生改变。如今,磁共振仪器核心技术已经被中国企业逐个突破,并创造多项世界纪录。
看着一台台磁共振设备从实验室的样品成为生产线上的产品,销往全球市场,联影医疗磁共振事业部总裁李国斌心生感慨——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在家门口就能随时随地预约影像检查,“这或许就是自主创新最大的意义。”他说。
打破“刻板印象”
磁共振仪器是心脑血管、神经和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影像诊断的“利器”。然而,由于构成磁共振仪器的核心部件成本高,相关技术被外国封锁,导致磁共振仪器的购买价格与维护价格昂贵。
国内医院长期依赖进口,不仅采购成本极高,还容易被人“卡脖子”。更重要的是,中国高端医疗装备行业面临的不仅是高筑的核心技术壁垒,还有业内的质疑:中国的高端医疗设备到底行不行?李国斌说:“我们必须打破国际医学界的‘刻板印象’ ,实现自主可控。”
多年来,李国斌和磁共振团队攻克了快速成像软件、电子学、谱仪、射频功放、射频发射接收线圈、梯度功放与梯度线圈、大孔径磁体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从1.5T到3.0T,再到5.0T磁共振成像系统全部核心部件自主研制。
目前,中国市场磁共振进口的格局已经发生变化。据统计,2022年,联影医疗1.5T磁共振新增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3.0T磁共振排名第三,终于打破外资垄断。国产磁共振设备从跟跑、到并跑,如今实现领跑,为降低核磁共振医疗服务价格、提升医疗效果带来更多可能性。
不过,在高端磁共振仪器研发的这条路上,还有很多难题需要攻克。“我们还做了很多其他技术储备。”李国斌表示,比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缩短机器的扫描时间。“未来,提高设备可及性,服务更广大人群,是我们需要攻克和优化的方向。”
掌握话语权
如果说量产是实现了对广度的突破,那么一系列的“全球首款”则是联影医疗在最前沿的探索BD半岛bandao。
2018年,世界首款Total-body PET-CT uEXPLORER探索者正式亮相,其轴向成像视野长度增加到了2米,灵敏度提高了近40倍,以远低于常规设备1/40极低剂量,仅用15秒就能实现全身动态成像。2022年8月,“全球首款5T人体全身磁共振uMR 5T”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证。
“一般产品的名字都是以品牌加型号的形式命名。但这两个产品无需提及型号,只要提到‘探索者’‘5t’,大家就都知道指的是联影医疗的PET-CT和磁共振设备。”联影医疗董事长兼联席CEO张强说,当创新做到国际唯一的时候,就掌握了话语权。把想法变为样品、样品成为产品,联影等企业“十年磨一剑”,创新之路终于走通。
不仅仅是医疗器械企业,制药企业也在努力打破“双十定律”、跑出“死亡之谷”。
AI制药公司英矽智能研发的一款由AI设计的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候选药,已完成二期临床试验中首例患者给药。“这款药具有抗纤维化和抗炎症潜力,也是第一款由AI设计的进入临床阶段的药物。”英矽智能联合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任峰博士说,“完成二期临床试验的首例给药,是AI制药领域的重要进展。”
多年前,一批批医药人完成了从国外到国内的“转身”。现在,来自上海的创新也迈出了辐射海外的步伐。
今年9月,英矽智能和Exelixis达成合作,将授予Exelixis开发和商业化ISM3091及其他靶向USP1化合物的全球独家许可,并在2023年第三季度获得8000万美元的预付款。这是今年生物医药领域小分子药物出海首付款最高的项目。
“中国是未来生物医药发展的快速增长点,上海则是生物医药产业高地。”任峰感慨,成熟的市场、丰富的人才储备和完整的产业链,在上海触手可得。
打造创新生态
今年是上海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30周年。30年来,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由小到大、由弱至强,生物医药“上海号国际快线”快速链接内外、率先接轨世界,共同推动上海生物医药从总产值不足50亿元,成长为工业产值近2000亿元、总规模近9000亿元的新兴产业,上海生物医药“热带雨林”生态特征凸显。
当前,上海正加快建设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构建“1+5+X”特色化布局。在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已成为上海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接了近年来上海40%的生物医药新增项目,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和机构150多家,签约落地项目投资额超过600亿元。
从医研技术开发到创新成果转化,再到产业链协同创新,创新链路逐渐延伸;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孵化,再到生产制造、科技金融、支撑服务,创新生态不断完善。美敦力、康希诺、迈科康、和元生物等一批产业基地陆续投用,锐康生物、恒赛生物、心瑞医疗等一批优质企业相继签约。
今年6月,《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提出,鼓励国有企业积极投入土地、资金、设施、应用场景等创新资源,参与高质量孵化器和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
去年,上药集团牵头组建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充分利用复旦大学、交大医学院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及来自附属医院的新的临床需求,通过搭建孵化加速平台,连接上海医药强大的产业转化资源,做中国原创新药,共同推动中国生物医药的创新发展。
正如上海医药董事长周军所说,“从过去以仿制药为主,到近十年来不断涌现的创新药,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创新浪潮的影响力。”
栏目主编:宰飞 题图来源:海沙尔摄 资料图 图片来源:内文图作者提供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刘惠宇 俱鹤飞BD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