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半岛bandao新闻动态

NEWS

C

联系方式

ontact us

联系人:张生BD半岛bandao
手机:13800000000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E-mail:admin@youweb.com
Q Q:1234567890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BD半岛bandao

行业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BD半岛bandao > BD半岛bandao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海泰新光分析报告:ODM业务迅速发展,自主品牌放量在即

点击数:53      更新时间:2024-11-18

(报告出品方:华通证券国际)

医用内窥镜是一种医用成像器械,可通过人体天然孔道或手术切口进入人体,对人体组织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内窥镜可根据其镜体软硬程度不同,分为硬式内窥镜和软式内窥镜。硬式内窥镜的插入部分采用硬金属材料制成,不能弯曲,通常需要通过手术进入人体进行诊断和治疗,广泛应用于各种微创手术,如腹腔镜、胸腔镜、鼻内窥镜、椎间盘镜、宫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输尿管镜、经皮肾镜等。软式医用内窥镜的插入部分采用柔软可弯曲的高强度材料制成,通常通过人体天然孔道进入人体,常用于观察和诊断,包括胃肠镜、胆道镜和支气管镜等。

内窥镜是微创手术中不可或缺的手术设备,利用细小手术切口进入人体,借助光源的高亮度照射,结合内窥镜成像和摄像适配镜头的传导,从摄像手柄处采集脏器图像并经摄像系统传送到外部显示画面,手术医师以此画面为指导,完成体内脏器的临床诊断治疗工作,主要包括病变组织探查,电凝止血,组织分离及切开缝合等。相较于传统手术,借助医用内窥镜进行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减少、感染风险小、痛感更低等诸多优势。由于微创外科手术具有显著优势,得到医学界和广大患者的认可,使其逐渐替代了传统手术,成为医学界发展趋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6 年至 2021 年中国微创外科手术渗透率从 8.8%增长至 14.2%。相较于欧美国家 80%以上的渗透率,我国微创手术渗透率仍处于低水平。随着患者对微创外科手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的不断提升,医生操作技术的日益精进,以及临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微创外科手术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海泰新光分析报告:ODM业务迅速发展,自主品牌放量在即(图1)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医用成像和微创医疗器械领域的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分别从医疗器械创新、医疗器械国产替代、分级诊疗以及内窥镜发展四个方面进行支持和引导,以促进我国医疗内窥镜技术及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政策要求提出加强创新医疗器械研发,促进医疗器械性能的提升,以减少对进口医疗器械的依赖,从而降低医疗费用。在此背景下,国内企业开始加大对内窥镜的技术研究和开发投入。随着多种前沿科技如 CMOS 技术、4K 技术、3D 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的日益成熟和广泛应用于内窥镜领域,我国内窥镜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7 年至 2021 年中国内窥镜市场规模从 171 亿元增长至 248 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达9.7%,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下游市场需求的增加,促使内窥镜技术的创新迭代,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393 亿元,2021 年至2025 年复合增长率达 12.2%,2030 年预计增长至 609 亿元,2025 年至 2030 年复合增长率达9.2%。

2021 年国内内窥镜市场国产渗透率仅 6.9%,93.1%的内窥镜市场被进口品牌所垄断。国产内窥镜在图像清晰度、色彩还原度等核心性能指标上已逐渐追赶进口中高端产品。未来,在中国的医疗内窥镜市场中,鼓励国产采购、国产价格优势及相关政策的叠加作用下,国产内窥镜具有相当大的放量空间,国产替代已是必然趋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计到2025年,中国医用内窥镜国产渗透率将达到 18.3%,2030 年达到 35.2%。

全球内窥镜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2017 年至 2021 年,全球内窥镜市场规模从185 亿美元增长至 212 亿美元,预计 2025 年将增长至 286 亿美元,2030 年将达到396 亿美元,2021 年至2025 年复合增长率为 7.8%,2025 年至 2030 年复合增长率为 9.2%。

青岛海泰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泰新光,688677.SH)成立于2003 年,并于2021年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公司主要从事医用光学成像器械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是国内医用内窥硬镜龙头企业。公司采用更加严格的 ISO13485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了中国 NMPA、美国 FDA、韩国 MFDS、巴西 INMETRO 的现场审核,主要产品远销欧美医疗器械制造实力较强的国家和地区,与国外多家知名医疗器械生产商如史赛克、丹纳赫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公司聚焦光学和微创医疗器械技术,围绕“光学技术、精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及数字图像技术”四大技术平台,形成了光学系统设计、光学加工、光学镀膜、光学系统集成与检测、精密机械设计及封装、电子控制、数字图像处理等多项核心技术,技术水平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具备从整机系统设计、光机设计、电路及软件设计到光学加工、光学镀膜、精密机械封装再到部件装配和整机集成的完整产业链。

海泰新光分析报告:ODM业务迅速发展,自主品牌放量在即(图2)


公司业绩呈现出稳健的增长趋势,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持续提升。营业收入从2018 年的2.01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 4.77 亿元,复合增长率达 24.12%。2017 年至2022 年归母净利润从0.55 亿元增长至 1.83 亿元,复合增长率达 35.06%。2022 年,公司在深耕医用内窥镜业务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光学领域和相关产品,不仅推动了医用内窥镜业务的快速增长,同时也促进了光学业务的蓬勃发展,使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双双实现高速增长,同比增长分别为53.97%和 55.07%。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68 亿元,同比增长36.48%;实现归母净利润 0.89 亿元,同比增长 11.85%,利润受股份支付及投资损失影响较大,剔除后归母净利润增速约 31%。

2003 年至 2007 年,公司主要从事代工 OEM 业务,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技术积累与创新,掌握了 LED 显示技术,建立了光学镀膜产线和高能激光器件产线,为日后成为美国著名医疗器械公司史赛克的重要供应商打下坚实基础。2008 年至 2017 年,公司获得美国著名医疗器械公司史赛克的认可,成为其重要供应商,业务由 OEM 向 ODM 转变,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研发能力,持续进行医疗内窥镜技术的创新和投资,为建立自主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8 年至今,公司利用自身积累的研发及产业链优势,将生产链拓展到整机,2022 年内窥镜摄像系统获 NMPA 批准,并推出自主品牌整机系统。

目前,公司业务类型包括 ODM、OEM 和自主品牌三种。在 ODM 业务模式中,史赛克仅对产品所具有的功能、外观、标识及包装等作出要求,公司在产品功能实现及应用过程中所涉及的研发和生产工艺均自主完成,且拥有与产品相关的核心技术、工艺和知识产权;OEM产品则主要集中在光学产品;近几年,公司已开始在国内开展自有品牌产品的开发、注册和销售。目前,已形成了从荧光腹腔镜扩展到白光腹腔镜、胸腔镜、关节镜、宫腔镜、3D腹腔镜等产品线,产品应用从普外科扩大到妇科、泌尿科、骨科等多个科室。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推进内窥镜光源和摄像系统的研发、注册和产业化,4K 荧光内窥镜系统的第一代已经进入临床阶段并开始销售,而 4K 除雾摄像系统在 2023 年 2 月获得产品注册,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 年,公司自主品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0.35 亿元,同比增长71.22%。预计公司将持续推动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并持续进行核心部件和整机产品的迭代升级,以进一步提升在内窥镜医疗器械领域的竞争优势,从而保持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该系列产品的上市,不仅带动了国内增量市场的拓展,同时也将改善该领域长期依赖进口的现状。

公司是全球内窥镜龙头史赛克的核心供货商,双方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且史赛克还是公司第一大客户。2020 年至 2022 年,来自史赛克收入分别为 1.76 亿元、1.76 亿元、2.95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 64.25%、56.99%、61.96%。公司主要向其供应荧光内窥镜、荧光光源模组以及荧光摄像适配器/适配镜头,应用于史赛克在全球推出的首款高清荧光腹腔镜整机系统,公司作为该产品核心元部件的唯一设计及生产供应商,在史赛克供应链中处于重要位置,因而也将会持续受益于该产品的快速放量。预计未来公司将继续保持与史赛克的国际业务发展的紧密协作,并通过持续研发和创新来提升自身竞争力,不断满足客户需求。

近年来,公司在巩固和扩大国际业务的同时,也在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实现了国内和国外业务的双增长,从而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顺应国产化替代趋势。2020 年至2022 年,公司境内收入分别为 0.38 亿元、0.63 亿元、1.12 亿元,境外收入分别为 2.37 亿元、2.47 亿元、3.65亿元。

2.1.公司主营业务及产品介绍

海泰新光主要从事医用内窥镜器械和光学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收入来源于医用内窥镜器械,占总营收比达七成以上。2022 年,医用内窥镜器械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66 亿元,同比增长 60.78%,占公司营业收入的 76.78%;光学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10 亿元,同比增长34.28%,占公司营业收入的 23.06%。

海泰新光分析报告:ODM业务迅速发展,自主品牌放量在即(图3)


公司生产的医用内窥镜器械产品主要是应用于硬镜系统的荧光和白光内窥镜器械,其中以荧光内窥镜器械为主,其广泛应用于肝胆、胃肠等腹腔内窥镜手术。目前,4K 荧光内窥镜系统的第一代已经进入临床阶段并开始销售,而 4K 除雾摄像系统在 2023 年2 月获得产品注册。内窥镜进到人体以后,会如眼镜一般产生雾气,医生需要将其拔出并仔细擦拭干净,然后再将其放回原位,这种操作方式不仅会给医生带来不便,更重要的是会延长手术时间,从而导致病人术后恢复期延长。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公司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设计,以吸收光的能量,仅需几秒钟即可将雾气消除。此项技术的突破,大幅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降低了手术风险,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

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清荧光内窥镜器械,采用了行业领先的光学成像设计和ICG 荧光显影剂技术等,实现了荧光和白光的同步显影,从而实现了一体化的功能,可实时示踪胆囊管淋巴系统、组织血流灌注和精确定位肿瘤边界bandao。

白光内窥镜的图像基于 400-700nm 的可见光光谱,只能显示人体组织表层图像,但是不能成像表层以下组织,由于一些病灶隐藏在黏膜下或者和其他组织混合在一起,从而无法在白光视野中分辨,导致医生多凭经验来判断疾病,造成手术时恶性病变不能彻底清除,局部复发可能性大。荧光内窥镜具有 400-900nm 工作光谱,通过荧光内窥镜技术,医生可以通过清晰的表层组织图像,对病灶组织进行快速、准确、更彻底地清除病变细胞组织,继而减少医源性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减小了手术难度及风险。

同时,海泰新光以光学设计、光学加工、光学镀膜、光学集成和检测等光学技术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光学与下游细分行业产品技术的融合与拓展,现有光学产品主要包括医用光学产品、工业及激光光学产品和生物识别产品,包括牙科内视、3D 扫描模组、荧光滤光片、美容机滤光片、掌纹仪、指纹仪、掌静脉仪等。其中,在生物识别领域,公司所研发的掌静脉识别技术,通过运用深度三维建模技术、极速融合比对引擎以及体内生物特征捕捉技术等三大前沿技术,打造出真正的非接触式、活体识别和高精度识别的掌静脉识别身份认证产品,在距离产品表面 3-10cm 范围内,即可进行识别,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对手掌的姿态和角度要求较低,无需使用支架辅助,识别率高达99.99%,而误识率仅为0.00001%。

2.2.公司核心竞争力

1、产业链集合式发展

公司专注于核心光学技术和微创应用技术,并逐步外延式发展,积累了光学、精密机械、电子和数字图像的复合技术,形成了垂直整合能力,包括内窥镜、光源、摄像系统、核心光学模组和零部件的设计开发、工艺实现、生产制造和质量检验,能够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涵盖核心部件、关键设备和系统集成。产业链集合式发展为公司自主品牌的建设与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与国外顶尖医疗器械公司深度绑定合作,使公司得以精准掌握全球高端医疗器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从而实现对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精准洞察。

2、市场准入优势

医用内窥镜行业是集合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计算机软件等多种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具有技术、资金、品牌等多种市场进入壁垒。同时,产品还需要符合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和监管条例等,并取得相关国家或地区的产品准入许可及认证,方可进入该领域进行生产、销售。多年来,公司一直秉持着“持续提升产品性能,严格控制产品风险,切实保证产品质量,充分满足顾客需求”为质量方针,并采用更为严格的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现已通过了中国 NMPA、美国 FDA、欧盟CE、韩国MFDS 和巴西INMETRO 的现场审核。 国际医疗器械企业对于供应商,特别是合同制造商,实行严格的筛选制度,因此,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实力及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成为全球知名品牌的战略合作伙伴。公司与史赛克合作 10 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全球化经营经验,并在国际医疗器械行业内逐渐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和企业形象,拥有领先的国际资源优势,能够与国际先进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建立良好的互动,快速设计并生产出适应其更新换代需求的配套产品。同时,以国际市场建立起的良好口碑为依托,积极拓展自主品牌。国产替代前景十分广阔,为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

3、前沿技术创新与应用

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国际化、跨学科的技术人才团队,共有研发人员131 名,占公司总人数的 16.31%。公司以自主创新为基础,坚持产、学、研、医一体化的创新研发机制,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医疗机构等外部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使研发项目达到“转化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目标。

作为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一直致力于创新,以其强劲的研发实力、先进的技术为基础,不断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被评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公司累计拥有专利 116 项,其中发明专利 37 项,实用新型专利24 项,软件著作权 15 项。

2.3.公司与可比公司及行业中值比较分析

2018 年至 2022 年海泰新光毛利率分别为 57.81%、58.37%、63.68%、63.49%、64.35%;销售净利率分别为 27.18%、28.72%、34.89%、37.83%、38.11%。毛利率与净利率均保持稳定并呈现出逐步上升趋势。

海泰新光分析报告:ODM业务迅速发展,自主品牌放量在即

2018 年至 2022 年海泰新光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2.77 %、2.6%、1.96%、3.34%、3.26%。销售费用率在行业中处于最低位置,但随着公司自有品牌的建立,且在市场中尚未形成一定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近两年,销售费用率略有上升。

海泰新光分析报告:ODM业务迅速发展,自主品牌放量在即

海泰新光分析报告:ODM业务迅速发展,自主品牌放量在即(图6)


2018 年至 2022 年海泰新光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22.29%、22.06%、20.79%、24.34%、21.45%。管理费用率处于较稳定状态,在可比公司中处于中等水平。

2018 年至 2022 年海泰新光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46%、 0%、1.83%、-0.26%、-2.77%。财务费用率为负值,表明其银行存款所形成的利息收入高于公司债务所支付的利息支出。2018年至 2022 年海泰新光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15.92%、31.84%、23.39%、7.37%、12.27%,资产负债率在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公司的资本结构较为稳健,财务状况良好,财务风险较低。

2018 年至 2022 年海泰新光存货周转率分别为 1.92、2、2.02、2.01、1.67,存货周转水平较为稳定,处于行业较高水平。2018 年至 2022 年海泰新光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7.64、8.06、6.86、5.67、5.39,应收账款周转率近年来有所下降,在可比公司中处于较低水平,资金回收效率有待提高。

参考公司过往三年一期的期间费用率趋势,我们预测公司研发费用率保持2022 年水平为12.56%,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保持近三年平均水平,分别为 9.81%和2.85%。综上,预测 2023 年至 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3.88、281.26、363.38 百万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17.15%、31.50%、29.19%、;摊薄 EPS 分别为 1.76 元/股、2.31 元/股、2.99元/股。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


BD半岛bandao bandao
客服头部
400-123-4657
+86-123-4567

网站二维码